来源:搜狐财经       

        导语:近日与一位合作银行朋友见面聊天,他说在当下强监管环境下都不知道怎么做银行了,苦不堪言之情溢于言表。银行是国家与社会的大财务,作为一位曾在银行工作过并经常与银行高管打交道的企业财务负责人,我理解他的苦衷但并不完全赞同他的观点。正好相反我认为现在凭真本事赚钱并产生真正银行家的时代已经来临了,关键是你做好准备了吗?我不好当面评说他但相信他一定会赞同我本文的看法:

01、温室里长不出好银行

        我们国家是1995年通过《商业银行法》的,屈指数来已经23年了。7月2日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2018年全球十大银行,前四位居然都是中国的银行。显然中国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应该充分肯定,而且中国银行业很多经营指标都领先全球同行。但是,从我国经营环境及指标结构来看,真实的经营情况远不如指标那么乐观:

1、政府隐性担保的银行体系: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批评当下严重的金融乱象,少部分银行高杠杆经营导致表内外业务快速扩张,实际上已陷入经营难以为继的境地。2013年6月的钱荒事件更是表明中国的商业银行仍然没有建立起独立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经营机制,各级政府及央行仍是承担最终保护人角色,政府对银行的父爱主义的行为一直没有彻底斩断,银行的风险约束机制是非常脆弱的。央行是中国人民中国老百姓的央行,不只是中国银行业的央行,央行领导们是否还记得如此神圣的定位呢?

2、所有制歧视明显的银行体系:只要是央企国企的业务,银行认为闭着眼睛也可以做,即使有风险也不怕。中国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却较少享受不到银行的阳光雨露,这种局面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外部客观原因,商业银行也为此做了很多努力与探索,但成效较差至今看不到解决的希望。孟加拉国有卓有成效的尤努斯银行,中国金融业要有紧迫感,尽快改变过去那种说多做少的情况。

3、钢筋水泥支撑的房地产银行:这些年房地产金融业务是所有银行及非银金融机构一致看好的业务,也是全社会兴奋无比的高价值行业。今天房地产行业贷款余额超过了30多万亿,既造就了全世界最高的房价沉重打击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形成了房地产业对金融业及政府宏观调控的绑架,陷入了宏观调控政策左右为难的境地。

4、近年银行同业业务异常发达,同业利润约占当期利润的百分之十,有些行占到百分之三十,资金不必流向实体经济内部转一圈就可以赚大钱。现在国家强调要打破”刚性兑付”,金融市场一片风声鹤唳险象环生,这些不创造价值的利润完全不具备可持续性。

5、高低起伏的业绩曲线基本上与国家政策导向同频共振,表明中国银行业暂时还没有形成自己可以穿越周期的持续成长惯性,外部环境的变迁对业绩波动的影响仍然巨大,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银行屈指可数。作为商业银行,以前年度银行抓住市场热点政策机会点合法合规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无可非议,只是大家要明白这种中国国情红利与政策红利不是长期存在的,相应的利润质量其实不高且难以持续的。

02、银行急需补哪些短板?

        当前内外部形势及中国银行业的优势就不展开讲了,我重点讲如何补短板的工作:

1、赚机会钱、赚快钱、赚简单钱的时代已经结束,建立独特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时代开始了。各家银行要尽快打造出赚智慧钱、专业钱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同质化价格战的恶性循环会继续下去。

2、高度重视对各行各业的深度研究与市场洞察工作,要培养一批了解产业财务特征、公司战略及商业模式、企业核心竞争力及竞争优势、业务现金流规律、风险承受力上限等业务的准产业专家。市场是残酷的,市场不相信眼泪。我们很难想像那些没上过战场、流过汗见过血缺乏深度专业研究的团队能够胜出?中国已做出金融对外开放的庄严承诺,中外资银行实力比拼的舞台已经准备好,银行朋友们必须急起直追了!

3、依赖政府隐性担保及房地产押品等第二还款来源做业务赚简单钱且不用太多动脑筋的经营模式必须结束了,银行必须重归“现金流至上”的经营理念,否则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而被淘汰出局。

03、我心目中优秀的银行标准是什么?

        基于近年的金融乱象,19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第一次在党中央的文件中没有提及“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明确了“金融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职责定位。我理解这是银行业改革发展思路的又一次重大调整,文件强调了实体经济在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现代金融只是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已,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将再也没有生存空间。因此,懂得实体经济、聚焦用户价值创造、拥抱新科技创新已成为银行的一门必修课,谁准备好了谁就自己胜出。我心目中凭真本事凭内功赚钱的新金融时代已经到来了,那么未来一家优秀银行到底有哪些评价维度或中国银行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一)一张蓝图:

(二)核心内涵:

1、 产业银行:其一是今后不了解产业规律,不熟悉行业及客户痛点不创造行业价值的银行是没有未来的,专业化精细化生态圈经营取代同质化粗放化单个企业经营是必然趋势。“专精深耕”于某一产业的特色精品银行将取代大而全小而全的无个性银行,预计未来会出现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住房银行、汽车银行、交通银行、石油银行、消费银行、教育银行、医疗银行等等。其二是,现在国家正在全力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工作,很多产业的上中下游企业都是银行的客户,银行是天然的产业整合者或产业整合银行。遗憾的是目前看到的项目是点多于面,基本没有一个行业的整体整套全方案出台落地,产业重组商机无限却缺领头羊。

2、 用户银行:我认为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不是机器不是厂房,而是被称为“衣食父母”的广大消费者或用户,银行也不例外。谁离用户最近谁的获利能力就最好,用户经营与产品经营相融合是大势所趋。如何帮助人们实现他们对包括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在内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银行是当仁不让的责任承担者之一,可是银行长期以来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根深蒂固,他们缺乏对用户痛点痒点及兴奋点需求及用户体验价值的深刻理解,也很少推出适合用户一生各阶段财富特征的系列金融产品当好用户一生一世的金融顾问,导致消费者对银行的满意度与忠诚度都不高。近年互联网金融的超常规发展更是拉大了消费者与银行的距离,相信每家银行都有一种深深的危机感。

3、 现金流专家银行:银行是国家社会的大财务,是天然的钱管家。经济社会的本质是依赖资金流与信息流来维持国家社会及组织正常运行的。现金流管理对政府对企业对个人都是极端重要的头等大事。如果作为管理金钱的专业机构却不能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现金流优化建议,银行肯定是失职的。企业客户是有这方面的大量需求的,如何管理好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阶段的“经营、投资、融资现金流”是一个非常专业复杂的课题,但我很少见到银行推出这方面的定制化解决方案。政府、家庭及个人应该也有此类需求,商机多多啊!

4、 数据银行:银行拥有全国最庞大的客户群体及其相关数据,包括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马云说大数据是一种类似石油的新能源,智能时代实际上就是数据时代。客户存钱到银行实际上就是存数据,客户到银行办所有业务也是存取数据。遗憾的是这些海量数据信息基本上处于睡眠状态,很少见过银行利用大数据为客户提供过增值赋能的综合或专业角度解决方案。如银行对公部门及风控部门掌握了很多企业客户的经营信息与风险信息,但很少见到过银行给企业提供过预先的反馈与提醒,贷款不良时风险部门就出来见客了。几年前我看到工行总行易会满董事长报告中提出要建立“数据银行”很有前瞻性,不知目前进展如何了,真希望它早日成为现实。当然除了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人脸识别等新的技术,也会很大程度改变银行的面貌。

5、 风控专家银行:目前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不到十年,中小企业则不到三年。其中最大的短板是中国企业风险管控能力普遍较弱,尤其是80%的中小企业死亡的原因是资金链断裂。显然企业渴望银行提供专业到位的风险管理类增值服务,至少我是愿意为那些对企业发展有益的真知灼见付费的。目前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是银行的后台,是不与客户见面的。他们的调研报告与研究成果是只是为前台部门业务拓展服务用的,从来不提供给外部客户。其实,银行如果再采取往前多走一步为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服务,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就形成了,帮助企业提前管控好风险不让风险发生,完全是银企双赢的最佳选择。我拭目以待:谁会是中国第一家为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银行呢?

6、 业务拓展银行:银行间竞争的实质是争夺客户金融资产或业务的管理权,哪家银行更了解我更认同我更愿意帮助我拓展业务创造价值,企业肯定就会选择它,成本价格其实不是最重要的标准。前几年有一家外资银行中国分行高管与我联系并介绍一家他们银行的中东优秀客户做我们业务的国家总代理,帮助我们拓展当地业务,真的使我感动。其实银行拥有那么多的客户网络资源,主动做些牵线搭桥的撮合工作并不增加很多成本,那是多么让客户贴心感动可以传播的好故事啊。

7、 财商教育银行:一个人的成功往往离不开智商情商和财商,企业也是如此。中国市场经济只有40年历史,目前我们与西方企业、国民最大的差距之一是财商素质方面,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课程基本上也没有这些内容。面对中国社会的这一大痛点,作为国家社会家庭财富管理事业的承担者之一,各商业银行拥有遍布全国的网点与人才,其实是最有条件来做好这件事的。几年前我和原中信银行朱小黄行长曾探讨过这一合作事宜,朱行长很赞同,只可惜后来因他工作变动就没有继续下去了。如果一个人常想起:我的第一堂财商课是哪家银行教的,我的第一个账户、第一笔存款、第一笔助学贷、第一笔股票投资是哪家银行为我提供的?……一家能在用户心智中建立如此深刻印象与好感的银行该是多么优秀啊!成为中国青少年及老百姓的商学院本身就是一个响当当的国民品牌!这是一桩利国利民利行利己的大好事,谁会是第一家愿意赋能国民并告示天下的财商教育银行呢?

        几年前曾有名家预言未来20年银行会消失,我是不赞同的。作为曾经的银行人,我一直坚信:只要尽快转变观念放下身段拥抱科技,积极走进工厂田野走入用户家庭,赋能产业、家庭、国家与社会,创造产业价值、用户价值、社会价值,这样的银行一定会有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