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西安晚报  王小麦

文化部近日在其官网上公布了《文化部关于加强艺术品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称文化部将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和陕西等五省(市)开展艺术品鉴定管理试点,研究艺术品的鉴定、评估等艺术品市场第三方服务机构的管理方法和制度,规范艺术品市场秩序。与此同时,北京市文化局批准了五家单位成为北京艺术品鉴定试点单位,分别是北京雅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国书画》杂志社、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北京有限公司和中传华彩(北京)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至此,国内首批由政府认定的艺术品鉴定机构的试点名单出炉了。

争议和疑惑随之而来现如今同一件藏品在不同的鉴定机构被鉴定出截然不同的身价已是常事,被指定的这五家鉴定机构有何资格在同等状态下被优先贴上国字号权威机构的标签?怎么保证它们的鉴定结果优于其他?艺术品收藏市场中政府的干预福兮祸兮,孰更甚?

对于这几家机构的采访使上述疑问更深。中国经济网记者联系到《中国书画》杂志社的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向记者核实了这一消息,并透露其鉴定范围主要在书画领域。为了保证鉴定结果的权威性,《中国书画》杂志社将会采取“眼光+技术”的方式为艺术品把关。该负责人称,由于这项业务目前还在试验阶段不便透露具体细节。雅昌艺术网总经理朱文轶则表示,今后只对在世艺术家的现有作品进行鉴定。而其他几家试点单位多以“方案尚未成形”等类似的理由拒绝透露。

北京市文化局的高调公布与这五家机构自身的低调处理不免让人觉得此事政府部门有“剃头担子一头热”的嫌疑。确实,在浩如烟海的艺术品市场中,门类太多,差异化太大,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研究专家也不可能是通才,术业有专攻,对一位大师的作品精通到无人能出其右,但说不定对另一位大师的作品连略知皮毛都称不上。如果一定要成立这么一个机构,需要的专家数量将不计其数。所以这五家机构不愿意多做评论也是情理之中。

当然政府部门此举的初衷确实是好的。近年来,金缕玉衣事件、汉代玉凳事件、长沙窑“壶王”事件一再冲击人们的神经。有媒体日前在北京琉璃厂、潘家园等地调查发现,“艺术品鉴定”机构随处可见。任何一幅假画,任何一件假古董都可以花钱买个“权威”鉴定机构的“鉴定证书”。我国的收藏品市场之乱已经到了不得不管的地步。但管理之初应弄明白混乱局面的根本原因,方能对症下药。出台一些不成熟的政策无异于揠苗助长、适得其反,使得原本就不成熟的市场更加混乱。


混乱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国的收藏品市场起步晚,相对于西方已经成熟的收藏市场而言,我们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依照市场发展规律必须经过一个阵痛阶段方能慢慢步入正轨。二是现在收藏市场中很多藏家像买房子买股票一样去投资收藏品市场,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取利润而根本无心仔细研究藏品。艺术品考的是眼力,藏家不懂行又要闯进来,所以对鉴定有需求,这样自然给了欺诈等行为有可乘之机,最终要净化还得靠市场日渐成熟。三是很多拍卖公司和大多数艺术品鉴定公司都无鉴定资质,所请的一部分专家职业操守缺失。我国著名收藏家马未都曾说:“国外拍卖行都有专家,这些专家只为自己的名声承担责任,也不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国外名声非常值钱,我们的名声不值钱啊。现在有一种专家是真专家说假话,但更多的还是假专家,就是他不够专家资格跑这儿充专家,法律上又没有界定,所以现在这个问题就变得越来越严重。”

所以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收藏品市场不管不行,而怎样才能有效管理则更加头疼,建立起必要的行业规章制度,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引导收藏品市场早日走出混乱的泥潭,这也许才是正道。